要支持并正确地加以引导
如果面对孩子好奇的提问,家长的回家是:“不懂就别问!”或者认为孩子问这些问题是无知的表现,就会阻止孩子的好奇心。因此,家长在耐心回答孩子提出的各式各样的问题。
给孩子自己寻找答案的机会
最能满足孩子好奇心的,是让他们自己探索能够发生有趣变化的物体,或读能够吸引他们的书籍。对于学龄前儿童的好奇心,老师和家长最好给他们找些资料,并指出解决问题的途径,然后让孩子自己去寻找答案。要根据学龄前儿童的好奇心,提供丰富而有用的资料,使他们的好奇心不断得到发展,长久保持。
让孩子独立活动
孩子的独立活动,更有利于发展他们的好好奇心。他们可以亲自去观察、接触事物,自己去发现新的东西,
使好奇心的独立活动中得到满足。
孩子爱撒谎主要原因是因为孩子在犯错之后没有认错及改过,只想为逃避惩罚而不断撒谎。父母应该样教育爱撒谎的孩子。
一、注意自己的说话态度。当孩子犯了错误,不要对她大加斥责,不要用过激的语言、教训的口气和孩子说话,坐下来与她推心置腹、心平气和地谈心,给她摆事实、讲道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表达作为父母的担心、忧虑及爱心,让她明辨是非,懂得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以及由错对将来造成什么样的不良影响。
二、平时从生活细节上多关心孩子。父母体贴入微的关心,可以改善母子关系,制造融洽的、和睦的气氛,在其乐融融的温馨中,此时向孩子灌输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往往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这样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就有了正确的做人准则。
三、做孩子的忠实听众,认真倾听孩子的每一句话。当孩子有表达的愿望时,父母应该表现出极有兴趣的样子,专心倾听,不管他说的是消极的还是积极的话语,都要先耐心听他讲完每一句话后,再发表自己的意见、看法。对积极正确想法,要大力肯定,而发现消极不良的思想苗头,可点拨提醒、旁敲侧击,切不可因为她表达了深藏内心的错误想法时,就大发雷霆,摆出一副教育者的姿态,这样孩子下次就“金口难开”了。
四、把握和孩子谈话的时机,创造良好沟通环境。与孩子谈话并非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在孩子专心致志于学习或娱乐的时候,内心是不需要受干扰的。因此要选择好时机,创造好沟通环境。比如在比较空闲的时候,散步的时候,或是取得某种成功、遇到问题麻烦、心情恶劣或情绪亢奋、快乐时,这时及时与孩子交谈,往往孩子愿意和父母沟通,也容易接受父母的暗示。
五、通过书信方式与孩子进行内心交流。当孩子犯了错误,父母往往怒发冲冠,不能冷静处理。对孩子或大加斥责,或絮絮叨叨,而孩子却这只耳朵进那只耳朵出,往往起不到教育作用。这时,采用书面交谈,可以把自己平常不便说的话充分地表达出来,把自己正确的观点、看法以及德育因素渗透到书信中,中国父母不善于表达情感,这样可以在信中尽情地向孩子尽情表达自己的拳拳之心,切切之情这种方式容易从情感上打动孩子,。使孩子接受起来更容易、更自觉。另外,有些孩子性格内向腼腆,有些根本不习惯与父母交流,对于这类孩子,也可以通过书信来交流思想,达到德育教育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