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行业资讯首页 行业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父母如何有效提高孩子的记忆力 及小学知识培养

2024-11-07 20:418710eric

1、帮助家长树立新知识观、让家长真正理解和形成"以幼儿发展为本、终生教育和科学的幼儿教育"新思想,促进家长成为预防和避免幼儿教育小学化的主体,通过家长会、家长开放日、亲子游戏等一系列的活动来宣传科学的幼儿教育,指导家长加强育儿知识,与家长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定期用书面的形式向家长反馈幼儿发展情况和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内容,定期进行家长问卷调查,了解家长意见、建议并及时解决问题。让家长知道幼儿园教育的内容包括健康的心理,愉快的情绪,合作的精神,动手的能力,语言的表达等等,都不是能用成绩衡量的。幼儿的发展水平和认知特征,决定其学习方式更多地依靠实际的活动:游戏、生活、探索、交往,依靠"做中学"。 2、幼儿园一定要遵循幼教规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要"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倾向。"《纲要》中强调指出"尤其要避免只重视上海落户社保基数低,undefined知识和技能,忽略情感、社会性和实际能力的倾向。"学校方面的配合,"别人的孩子提前学了小学知识,我们的孩子不早学上学就会跟不上。" 3、参观学习示范性幼儿园,取长补短。园长和教师要多走出去参观学习,请进来示范指导,吸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加强教师的专业培训及培养,促进教师内涵的发展,使教师的专业水平有进一步的提高,鼓励教师多做教育反思,多积累保教经验,促使教师自我提高。及时进行课后反思,针对幼儿在一日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分析,发现问题进行研究,不断调整计划,改进教育行为,最终促进幼儿的学习和发展。做到每周有反思,在每周一进行上一周教学工作反思检查,并且每月至少一篇保教心得;在不断的学习中使传统落后的教育方式得到改变。 4、为了推动幼儿教育的标准化、规范化。我们采取学前教育培训、请进来、送出去、通过送课下乡、观摩教学、组织优秀教师、专业特色教师开展教研、听课、评课、示范课、优质课等活动,采取"帮扶互助"的方式,推动幼儿园在办园条件、师资水平、教学质量等方面不断提高。促undefined进教师素质的提高,从客观上使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得到解决。 5、正确衔接小学教育纠正和防止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并不是要割裂幼儿教育与小学的联系,关键是如何将两类教育科学衔接。幼儿教育是入学前的准备教育。实践证明,幼儿教育应该注意正确的与小学教育相衔接,因为搞好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能使幼儿较快、较好地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工作主要是入学准备工作,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整个幼儿园教育过程中促使幼儿在体、智、德、美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二是对大班幼儿做好有针对性的、专门的教育工作,即社会适应能力培养、良好学习品质和学习能力培养,入学意识教育。不过,在入学准备工作中,不能无视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特点,无视幼儿的学习特点,简单照搬小学的教学方式,用上课取代游戏。如果这样,就又会回到"小学化"的老路上去了。 让孩子练一点背功,就是在家里,经过学习和训练,较好地发展孩子的记忆力。记忆力被称为智力的仓库;是学习的基础。如果孩子记忆力差或者方法不当,学的知识容易遗忘,那么提高成绩、发展智力就难了。 记忆力好的标准是记得对,记得快,记得牢,并能随时回想起来,即具有正确性、敏捷性、持久性和备用性。家长的责任就是激发孩子学习兴趣,让他们运用科学方法,主动地读、背,达到上述标准,获得好的记忆效果。 让孩子练背功,具体方法有: 1.正确记忆。仔细看,正确读,反复背,切忌粗枝大叶,视觉的轮廓性势必造成记忆的模糊性。 2.静心记忆。要静下心来背,把玩具之类东西移至视线之外,静则生慧,低年级孩子注意的分配较弱更应如此。 3.目标记忆。背的目标要清楚,明确规定孩子在多少时间内背出多少内容,否则就会产生松散心理、轻视心理,影响效果。孩子的注意稳定性、持久性较差,每次需背的内容不宜过多,否则会降低记忆速度和效率。 4.程序记忆。背的内容要按照孩子能接受的程序编排,杂乱无章的材料不便于记忆,而且容易记错,在需要时也会难以回想:中高年级的孩子,由他们自己编序。 5.兴趣记忆。记忆的内容应该是有趣的,让孩子愿意背。低年级孩子背古诗会感到枯燥,那么家长应先描述诗的意境,出示图片,诱发兴趣;高年级孩子背课文也应该先把课文读出“味”来,体会其精彩之处后再背。 6.分散记忆。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如抄生词一抄就是20遍,不利于记忆,可分几天间断抄写,每次抄3~4遍。 7.适时记忆。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告诉人们学习后1小时内容只能记住44%,24小时后只保持33%,6天后就低于25%了,所以需要在即将遗忘之前及时安排好复习。 此外,还包括理解记忆、谐音记忆、集中记忆、多通道记忆等。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